欢迎访问哈尔滨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
客服热线: -

哈尔滨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

科学、安全、环保、文明

客服热线 -

【中国登山协会】2016年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hmoa | 2017-03-29 17:14 530 0

转自  《山野杂志》  袁复栋


2016 年是登山户外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 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 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户外运动又是全民健身的主要项目之一。2016 年,国务院再次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发展户外运动成为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的重点之一。 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有利形势下,登山户外运动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登山协会对登山户外运动人口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户外人口总数达 1.3 亿。然而,随着登山户外 运动的快速发展,参与登山户外运动人口的急剧增加,登山户外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登山户外运动健康发展的关 键因素,也已成为政府与行业机构关注的焦点,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解决安全问题,比如制定申报审批制度、 发放户外安全手册、举办专业培训等,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下文简称“事故”)仍然频频发生,对此问题的理 论研究与防范措施的验证分析势在必行。


为了让每一个户外人安全地享受户外,从登山户外运动事故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症下药方可起到良效,才能让登山户外运动健康发展。


一、2016 年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概况



据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研究小组不完全统计,2016 全年共发生 311 起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虽然这些事故基本得到了公安、消防、民间救援队等机构的及时救援,但仍然有多起事故伤亡案例。2016 年全年事故中活动参与总人数 1813 人,发生事故总人数 1268 人,受伤事故 114 起,受伤人数 146 人,死亡事故 54 起,死亡人数 64 人,失踪事故 3 起,失踪人数 3 人,无人员伤亡事故 140 起(见表 1)。其中,群体性死亡事故(3 人以 上死亡)两起,死亡 12 人。 



与 2015 年相比,事故总数增加 122 起,增长率为 64.5%,事故总人数增加 423 人,增长率为 50%。其中 受伤事故增加 60 起,增长率为 111%,受伤人数增加 83 人,增长率为 131.7%,死亡事故增加 16 起,增长率为42.1%,死亡人数增加 20 人,增长率为 45.4%。 


二、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的类型分析



众所周知,自 2000 年起,我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整体呈上升趋势,那么事故发生的类型都有哪些呢?哪些事 故发生频率高?哪些事故危害重大?本报告将对近年来发生的事故类型进行具体分析,为日后的防范和解决措施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从迷路、滑坠、被困、高坠、疾病等类型上升到十几种事故类型(见表 2)。针对不同事故类型,预防和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尽可能全面了解户外知识,识别风险类型,掌握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1. 迷路已连续多年成为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


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的迷路事故增长率为 65.5%,数量也创历年之最,且连续 5 年处于增长的状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政府、相关行业机构和广大登山户外爱好者的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防范和规避迷路事故的发生。


根据上文案例分析,迷路包括天黑迷路、落单迷路、大雾迷路、挑战新线路迷路等类型。迷路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主要有行前计划不到位、未了解当地天气、环境地形不熟、领队失职、队员体能参差不齐或者主观决策失误等。


预防迷路事故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着力解决。首先,当地政府和山地管理机构要加强山峰资源的管理,设置山区路线指示牌、警示牌等相关路线标识,大力宣传户外安全知识。其次,参与者出行前尽量选择结伴出行,做好具体的行程计划,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行程中随时注意山路转弯及岔路口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尽量在沿途用石头或者树枝等物品做好适当标记。同时,参与者在途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自信和心存侥幸,及时根据自然环境和身体条件调整行程。


如果发现自己确实迷路了怎么办?牢记国内外通用的STOP原则,即stay、think、observe、plan 的首字母,意思分别是待在原地、思考、观察、计划。首先待在原地,禁止随意走动;其次要保持冷静,尤其带队人员要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及时安抚大家,准确做出判断;第三,观察周围地形地貌,寻找可以走出去的办法;第四,综合分析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最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


2、滑坠和高坠类事故在受伤和死亡事故中占比最高。


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311起事故中高坠(指垂直坠落)事故和滑坠(指小于90度滑落)事故分别为24起和85起。高坠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有13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24%,造成受伤的事故有11起,占受伤事故总数的7.5%;滑坠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有18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33.3%,造成受伤的事故有61起,占受伤事故总数的41.8%。高坠和滑坠类死亡事故占死亡事故总数的57.3%,受伤事故占受伤事故总数的49.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滑坠和高坠类事故在受伤和死亡事故中占比基本达到半数,一旦发生高坠,非死即伤,在滑坠事故中无人员伤亡也仅占比7%。因此,这两类高风险事故需要参与者特别防范。


那么,如何避免高坠和滑坠?第一,各省市山峰管理机构应该在比较陡峭的地形或者接近悬崖的地形处贴出警示牌,或者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比如安装护栏、架绳索等措施。第二,参与者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禁止靠近悬崖或者陡峭处,尤其下雨或者下雪时更需特别注意。


3、山洪爆发成为群体死亡的主要事故类型


2014年重庆的一起山洪爆发事故死亡5人,2015年广东的一起山洪事故死亡6人,2016年两起广东山洪事故共死亡12人,连续三年群体性死亡事故以山洪爆发为主,这不得不引起广大登山户外组织者和爱好者的关注。


那么如何避免遇到山洪呢?首先要了解山洪的概念、成因和特点。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其次,行前查询当天山区的天气状况、水流情况以及近年出现山洪的情况,做好防备工作。第三,山洪集中在溪谷,不管是露营还是临时休息,要尽可能远离溪谷。


    三、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2016年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整体状况,梳理出快速有效的救援经验,本报告将借助图表,从引起事故发生的运动项目、月份、时间、登山过程、天气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登山(低海拔登山)和徒步穿越连续多年成为事故频发的运动项目



从表3可以看出,登山、徒步穿越、高山探险和溯溪是最近三年发生事故较多的运动,而登山(低海拔登山)和徒步穿越已成为事故频发的运动项目。这些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由于登山和徒步穿越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门槛较低,对技术、装备等方面要求不高,使得参与人群较多,成为大众最易参与的项目。但正因如此也容易导致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由于缺乏登山户外经验以及专业的知识、装备、技术,缺少行前计划的制定和当地天气以及地形地貌的了解,再加上一定的盲目性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另外,2016年共发生4起高山探险事故,造成3人死亡,与2015年相比死亡人数增加1人。根据地方信息反馈,出事的几次活动都没有向地方登山协会报批,这应该引起广大高山探险爱好者的高度警惕。开展高山探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内登山管理办法》,在相应管理机构进行报批,真正起到安全监控、及时救援的作用。


2、山峰资源丰富且经济较好的省市发生事故较多


在政策导向的带动下,各地方的登山户外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参与户外的人群基数快速增长,然而因户外的高风险性,各地方登山户外运动事故频发,尤其在经济发达、户外资源丰富的省市更甚。因此,为了重点监测和防御事故多发地区的动态,及时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施救,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深入分析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在全国各省的分布特征非常有必要。具体数据情况如表4所示。



历年统计数据表明,广东、河南、山东、浙江是事故频发的省份。报告认为,登山户外运动是一种地域选择 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也与当地经济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广东、河南、山东、浙江事故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主要原因一是这四个省的山地资源比较丰富,吸引了全国各地登山户外爱好者参与;二是交通便利,位置优势明显, 经济也相对比较发达;三是当地救援队和信息员加大了对事故统计力度,数据收集更加全面和具体,漏报的情况比较少。另外,广东连续两年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省份,主要原因是广东连续两年发生群体性事故,由于山洪暴发,2016 年共 12 人被冲走,溺水死亡。 


3. 冬季事故呈现高增长趋势 



据表 5 可知,事故发生与季节的关系从之前的大差距逐渐向均匀化分布,其中冬季的事故呈现高增长的趋势。 由此可见,在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多元化和 2022 年冬奥会的体育背景下,大家选择参与户外运动不再集中于长假或者夏季,冬季也成为登山户外的热季。

 

4. 傍晚的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时间段 



从表 6 来看,15:00—21:00 期间发生的事故多于其他时间段。根据实际案例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登高望远后心情愉悦、回家心切,容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第二,下午天气变化多端, 易刮风下雨,造成摔伤、被困、失温等事故;第三,参与者欠缺对体力分配法则的了解和运用,返程时体力易透支, 导致无法返回。因此,登山户外具有高风险性,切忌盲目出行,出行前一定了解目的地的地形和天气、做好行前计划、 掌握户外基础知识,这也是安全出行的前提,如果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避免心态失衡。 


5. 下降时的事故率高于上升和其他阶段 



如图表所示,下降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连续两年多于上升过程中的事故。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基本 在下午,行程计划、天气、体能、食物、心态等都成为诱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醒广大登山户外爱好者, 行前要做好行程计划,切忌盲目出行,返回时要保持高度专注,不能懈怠大意,分配好体力,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6. 天气因素对事故的发生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表8看出,晴天的事故率远远高于其他天气,达67.2%,难道晴天出行更危险?

其实不然,根据事故统计来看,由于人们要享受户外靓丽的风景,舒缓工作中的压力,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好天气进行登山户外运动,如果选择恶劣天气出行,无法达到人们走向户外的目的,因而,晴天事故率高主要是因参与人数的增加而导致。晴天发生的事故更多是主观因素导致,而非天气因素,但恶劣天气中发生的事故并不是大家选择了恶劣天气中出行,而是因为对当地天气变化情况不了解或者不会观察山里的天气变化预兆,导致在活动过程中遭遇天气突变而造成不同的事故,比如山洪爆发被困、大雾迷路、道路湿滑等。


7. 无责任主体的活动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由表9可以看出,2016年与往年相比,个人行为、亲友结伴的事故有了大幅度增加,网络招募、AA、法人单位的事故基本保持稳定状态。由此可见,事故数量与组织形式密不可分。从个人行为、亲友结伴来看,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组织松散、户外经验缺乏,完全没有责任主体,遇到风险时抵御能力非常有限,易造成悲剧发生。然而,当前登山户外活动中个人行为、亲友结伴仍是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而以法人单位为组织形式的事故数量基本保持在最低,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有严密的组织团体,更重要的是有专业的人员做组织保障。


因此,登山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大对全民户外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强户外安全理念的宣传,加快专业户外机构的建立,是减少因组织松散而造成的事故的关键。如果登山户外参与者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装备,组织者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的服务,相信登山户外运动的事故会越来越少。


8、联合救援成为山地救援中的主导力量



从表10来看,2016年救援组织与过去两年对比,联合救援的案例数量超越了政府救援,民间救援占比也有大幅提升。由此可见,联合救援已成为重要的救援组织形式,弥补了政府救援和民间救援单独救援所带来的困难,未来山地救援中政府和民间的联动也将为登山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9、陡坡和悬崖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地形因素



事故的发生与地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表11所示,地形越复杂事故就越多,如陡坡和悬崖地形的事故远远高于其他地形,归其原因一方面是地形复杂,行走困难,易发生滑坠、高坠等事故,另一方是复杂地形使人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腿脚发软、畏惧不前等情况。因此,登山户外过程中若遇到复杂地形,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如果无法保证安全,请尽量选择风险较小的路线。


四、结语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登山户外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群众参与登山户外运动的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然而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登山户外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迎来登山户外运动的光明前景?通过报告中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登山户外运动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我们要全面了解登山户外运动项目的特征,了解户外风险和事故类型,了解急救与自救知识。只有全民参与,全民学习,才会让事故远离每一个人,让登山户外运动真正成为大家欣赏风景、享受自然、愉悦心情、开阔眼界的体育项目。


宣传科学登山、安全户外是我们编制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年度报告书的主要目的。我们迫切希望通过相关信息的传播,帮助大家安全地走向户外,健康地享受自然。户外安全的警钟为我们敲响,为我们长鸣!


(本文作者为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成员)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
      相关推荐